你走过的每段路,都不会白费,它们都在默默塑造着你。10月16日下午,第90期校友讲堂在八教204报告厅成功举行。本期活动邀请了2017届校友、广州市三阳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伟重返母校,以“金融人的HR转型突围之路”为主题,与师弟师妹分享他从金融学毕业生到HR总经理的成长历程。学校校友会执行会长、校友办主任、品牌宣传部部长翁楚歆副教授,校友办全体老师以及各学院师生代表线上线下5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,活动由校友交流发展协会赵梓彤同学主持。


直击校友讲堂活动现场
“大学不是温室,而是试错的练兵场”。陈志伟的分享从校园经历说起。他曾是班级纪律委员、班长,组织过女生节送花、凤凰古城秋游等活动,在统筹协调中练出沟通力;作为社团外联部干事,拉赞助、办英语角,早早积累社交经验。虽自称不是 “学霸”,但他积极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、会计从业资格证等专业证书,更利用课余时间在广交会兼职搬运、在酒楼做服务员。这些看似零散的经历,后来都成了创业路上的 “隐形技能”。

毕业后的陈志伟,曾经历考公、面试银行失利,从快消品销售起步。一次偶然机会,他与搭档踏入人力资源行业,初期靠 “扫街陌拜” 发传单、打电话找客户,哪怕频繁被拒也不放弃。

2017年公司成立后,他带领团队从兼职业务起步,逐步拓展至劳务派遣、项目外包等领域。疫情期间陈志伟决定及时转型,承接核酸采样、流调等政府项目;如今服务京东、顺丰、广州酒家等知名企业,年纳税接近200万,还获得广州人力资源服务协会颁发的 “人力资源优质服务商”,成为黄埔区规上企业。

校友讲堂深度对话

校友办老师李华学与学生代表赵梓彤、林俏君组成访谈小组,围绕 “就业选择”“能力提升”和“行业认知” 三大核心话题,与陈志伟展开深度对谈,解答学生关切的痛点问题。关于“跨专业实习是否有价值”,陈志伟直言:“职场重综合能力,在自身还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,可以尝试去接触探寻其他领域的企业,观察团队运作逻辑、学习沟通技巧,这些经验也是很难能可贵的。比如我学金融却做人力,大学考的证书看似没用,却锻炼了我学习的韧性。” 针对 “AI 是否会替代人力岗位” 的疑问,他分享到:“目前公司用 AI 处理招聘简章、制作 PPT,能节省基础工作时间,但人力行业的核心是‘与人打交道’,比如协调员工关系、挖掘客户需求,仍需人性的温度,建议大家主动学习AI ,但别忽视软技能培养。” 当被问及 “创业初期资金紧张如何应对”,陈志伟结合自身经历坦诚回应:“我曾为了能发得出工资去刷爆了信用卡,但这是反面教材,不提倡大家这么做!建议先工作积攒启动资金,同时积累行业人脉,比如我现在的很多客户,都是早年跑业务时结识的,资源比资金更重要。”

分享尾声,陈志伟提炼出三条“成长箴言”:
1.想创业先“沉潜”:建议有创业想法的同学先进入目标行业的标杆企业工作,积累经验与资源,降低试错成本。
2.深耕才能立足:创业忌“三心二意”,需专注一个领域做深做透,待主业稳固后再拓展相关业务。
3.多向优秀者学习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”,主动融入优质圈子,通过校友会、行业协会等平台交流,借他人经验拓宽思路。

校友讲堂分享嘉宾聘任仪式

翁楚歆为陈志伟颁发校友讲堂分享嘉宾聘书

翁楚歆为陈志伟赠送纪念品

合影留念
校友讲堂互动环节

问题一:师兄您好,您建议深耕一个领域,但大一新生,对多数领域既好奇又陌生,该如何选择一个值得深入了解的领域呢?
陈志伟:首先年轻就是你们的资本,现在是你们成本最低的一个阶段。你可以多尝试去不同的领域去学习,去交流,去深耕。你会发现你最终更加偏向哪个领域,再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就可以了。因为你们现在还年轻,可以有试错的机会,不必急于求成。

问题二:师兄您好,请问作为大一新生,面对“大学考的金融类证书工作可能用不上,但学习本就该终身受益” 的现实,该如何调整“学了不一定用得上”的心态?
陈志伟:学习考证,它本来就是一个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的过程。证书是否有用影响不大,最重要的是你获得的学习能力。这项能力对你未来踏入职场或考公都非常重要,学到手的学习能力才是核心价值。